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2015/11/14 業務高峰會!業績生了沒!活動心得分享


 「業務高峰會業績生了沒」是系友會首次舉辦的跨產業業務對談,包括B2BB2C領域都有,進行方式為多位講者就聽眾事先擬好的問題彼此回答互動,並和觀眾自由交流,打破傳統純粹分享的型式。

或許國企系的上課內容更多偏重在行銷,但在業界待過就知道,不管你未來是要走行銷還是走業務,你如果能夠兩塊都做過,累積出來的實戰經驗跟看事情的視角都會更多元化,而業務領域正是傳統商管學院較少教授卻又十分重要的一塊。

誠摯邀請目前在行銷或業務領域工作的系友,或是未來有興趣轉往業務領域的系友跟在校同學,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聽到幾位業務前輩的經驗分享,相信會帶給你比一般坊間的報章雜誌更多的收穫!


IB89 盧育巡

這個禮拜六國企系首度舉辦了跨產業的「業務高峰會」,包括我在內共有五位講者一同分享業務生涯的種種酸甜苦辣,在也是從事業務工作的主持人永剛帶領之下,我們 針對一些有趣的議題進行不少交流。最好笑的片段肯定是模擬一場業務拜訪時,由以昀親自示範「如何賣豪宅給利菁」,現場畫面爆笑連連,可能是今年笑聲最誇張 的一場活動 XD

 無論是哪個產業,做B2B或是B2C,業務工作都有一些類似於企業經營的內容,也是最需要跟各式各樣的人接觸的工作,當然「喜歡跟人接觸」跟「當一個稱職的 業務」完全是兩碼子事,但你願意投入比別人多的心力,想出比別人更有效率的做事方法,在一堆雜亂的待處理事項中釐出頭緒跟優先順序,讓自己的 pipeline結構更健康,在客戶談話的蛛絲馬跡中找出關鍵切入點,你就越有可能創造更亮眼的業績。
 
如同我在結語時所說,業務是許多國企系校友的工作大宗,然而我們在大學四年卻不曾接受過任何跟業務有關的訓練,往往都是進了職場才開始在公司裡學習所需的專 業知識,如果沒有遇到願意帶你的前輩,其實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而每家企業對於業務的養成規劃與容忍程度不一,便可能促使 一些潛質不錯的新人提早陣亡...

更進一步說,不是只有業務要sell,每個人在職場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時,都常會遇到需要提案跟說服的時候,這時候你要去sell的東西可能是你的點子、你的 企劃甚至是你這個人,讓對方願意接納你的做法或是同意讓你來負責某件事,這些都需要業務能力,只是人們往往沒察覺到業務能力的重要性。

 為了照顧廣大的系友需求,我們未來會持續舉辦類似的活動,希望能夠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最後照例感謝這場活動的主持人IB98永剛,跟我同台的四位講者: 我的好同學IB89亭伶 (Lynn)IB98湘嶧、IB99以昀、柏儀,以及辛苦籌備的IB99千懿、IB104敏彥。下一場活動是下個週日(11/22)下午的「行銷 vs 業務 -- 勢不兩立 Workshop」,歡迎大家踴躍出席!


「業務高峰會 感想」 IB98 陳湘嶧

大家好,我是 IB98的陳湘嶧,菜鳥業務分享者之一。很榮幸這次能在台上跟大家分享以前我在華碩外派做業務時的一些回憶。一開始高永剛拋出這個議題時,我超級心動,因 為做了三年多的業務,很多東西都是半生不熟,也想趁這個機會跟資深業務們請教想法以突破過去的盲點,而事實上,我也真的收獲良多!

在短短的三個小時內,我在其他講者的分享當中,不論是B2B的要領,或是像房仲、保險等面對人的一些應對進退、言談交流,都替我開了另一扇窗,看到了新的未 知世界。這次我印象最深,也讓我引以為鑑的一句話就是賴以昀講的「別在生氣時做決定,別在高興時做承諾」,也讓我回想起以前的一些故事,這時聽到就更有感 覺。(另外就是如何增加自己工作的積極性,背車貸、房貸、結婚生小孩...etc.)
 
在活動當中,會選擇業務的原因真的就是在畢業的時候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沒有興趣,想說:「好吧~那去做業務好了,平常也愛跟人亂說話。」 但等到真的開始做業務之後,對業務的想法完全改變,也開始慢慢體會到Price學長所提到的,為什麼CEO很多都是業務出身的。因為要會的東西太多了!越 做越覺得自己的渺小,要學的東西更多啊!第一年覺得自己要學的是邏輯性,第二年覺得要學的是團隊管理、EQ管理以及客戶管理、第三年覺得自己要學的是行 銷、總經、財務… 漸漸覺得大學時自己太混,長大了才要開始一個一個還債…Orz

就像在活動當中分享到的,因為我當業務的時間不長,所以有很多業務應該遇到的難題 (像是業績目標、客戶 ),幸運的都還沒遇到;同時也幸運的,在華碩服務三年多的時間,都一直讓我遇到好的產品,才能在面對客戶的時候有很好的議價籌碼,業務生活過的還算順 遂。但是,我也認為,沒有好的產品,有再好的業務也無能為力,客戶能被話術說服一次、兩次,久了,再能言善道也無法拉到更多的單。
 
另外我一直想回答一題「當業務需要什麼特質
 
我的想法是:

對內而言:是要有「I'm the one」的積極態度。如此才能一直推促自身向上爬的動力,變成一個公司有難時,老闆就能依靠自己來渡過難關的好業務。對外而言:服務要好,是要能替客戶解 決問題,讓客戶賣自己的產品能賺錢。身上就算長了一百張嘴,再多會講,客戶的公司賺不了錢,客戶採購、PM拿不到獎金,別說是做生意了,連開會都沒機會。
 
但很可惜,因為時間關係,有很多有趣的題目來不及聊到,希望可以有第二場、第三場這樣的同職交流活動。下次也希望主持人高永剛多多分享他的經驗~~

另外,最近在看一本中國商業小說 輸贏」,裡頭是在講B2B業務的故事,雖然我只看到一半,但我相信想從事或瞭解業務生活的系胞 可以花幾個小時,從這本書裡得到很多有趣的想法!
 
謝謝大家!!

 「11/14業務高峰會 心得」 IB96 紀伯寧


「好獵人要懂得耐心的等待」 -- 賽德克巴萊

有幸在上週六參加了這場「業務生了沒」講座,內容相當紮實也滿有趣的。整場的氣氛都還算輕鬆,讓人能夠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來了 解不管是B2B還是B2C的業務模式。基本上,業務這回事就是嗅出生意機會,然後與客人交涉,想辦法把案子談成、做得生意。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我想業務 的基本功要做足,不但要了解產品內容、產業動態,更要懂得人與人之間溝通談判的原則。畢竟業務業績不好,是真的會讓生活變得滿辛苦的。
 
場上分享的諸位都是一方業務霸主,可以說是經驗老到,端出來的東西也都相當有份量。而各業務也依照產業背景不同,給出的想法方向也都不太一樣。一些比較技術 面的,像是播電話Cold call的技巧,不但要考慮到客人的心情,也要抓住機會想辦法讓客人做出下一步行動(Call to Action),不管是約見面談、約下次開會時間,總是要想辦法讓這生意可以順利的談下去。大案子就要花比較多心思經營,而小案子更要想辦法在短時間內提 昇成交率。而開發新客戶不管在什麼產業都是個必須要進行的工作,畢竟沒有新案子就比較難進一步的突破,而方法各有巧妙,不管是從謎之管道取得名單、參加展 會增加曝光率、看產業新聞聞聞相關業務機會等等,都是需要各種努力嘗試才能獲得成果。
 
我本身也是在做業務工作,多數的狀況都是心有戚戚焉。畢竟業務這感覺起來沒什麼專業的工作,實際上卻是要懂很多才能做的一把罩。在一般狀況,時間安排上是可 以比較彈性,但客人也是會各種約、各種狀況連連,若是沒有準備就會被殺的措手不及,所以平常還是必須要多充實自己。但是,除了工作相關的事情以外,我認為 能夠找到話題跟客人聊天的本事也很重要,像是推薦一些玩樂景點之類的,如果平常沒有經營這些,要能講出三兩三也是不太容易。
 
最後還是謝謝辛苦的主辦單位舉行這樣的活動,讓我獲益匪淺,也很期待日後的分享會,能夠不停的參加這樣的活動實在是太幸運了。



「業務高峰會 心得」 IB99 李柏儀


大家好,我是IB99JJ,是這場分享會的分享者之一,職責是貢獻在保險業務界的經驗,希望大家印象最深的不是x... (很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我一直都覺得如果有一天夠資格上台分享是一件很榮譽的事情),但我自認資歷還不夠深,其實比較適合坐在台下一起當觀眾,怎能在四 大金剛面前耍大刀?
 
我覺得當天的講者們都分享得很好,也透過跟台下系友們的互動,來讓大家更有深刻的印象(時間也因此過得特別快!)。認同Price大大所說:"做業務"跟" 把業務做好"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而B2B B2C的業務也是滿不一樣的事情。當大學四年中都沒有人教過如何當好業務的狀況下,也只能靠直接投入業務圈來親自體業,會學習的更快,能更了然於心。

主辦單位本場本是想透過B2BB2C的同台較勁來讓大家清楚的了解到兩者之間的異同,而歡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所以後半段有滿多的精彩內容其實是跳過 的,我想,以我們活動場次這麼多的狀況來說,應該還會有B2BB2C各自為主題的分享會來讓大家聽見更深入更精采的經驗談!!
 
因為怕上台講得不夠好,耽誤台下聽眾的時間,所以在分享會前有就主辦單位提供的問題與流程做了一些功課,當天來不及分享給大家,所以在這邊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一,當業務需要具備甚麼特質?最重要的是甚麼?適合怎麼樣的人?

私以為做業務其實就是做人(不論哪一行的業務應該都是如此,而以B2C的業務方面更能清楚地發現差異性),以前做人失敗沒關係,反省改進不嫌晚。至於怎麼樣學習好做人,我覺得最關鍵只要把握一件事就好:

發揮同理心」,替對方或是客戶著想,就比較容易能解決問題。

另外,要能成為一個好的業務,有兩個特質是我在許多優秀人士身上都有發現的:
  1. 自律(時間管理),業務的時間比較自由,行程也大多是自己安排,所以如何能做到良善的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是很重要的部分。
  2. 勤奮的學習力:當天Price大大有說,做業務的要懂很多事情,也要夠專業,這當然不是靠嘴砲就可以達成的境界,需要很勤奮的一直吸收新知以及知識,讓客戶喜歡跟你聊天,專業的問題也考不倒你,客戶自然就黏著你不放了。
至於適合甚麼樣的人這部分,傳統上大家覺得要當個業務好像要能言善道,人緣好,個性開放。←這只是許多好業務的特質,但不是有這樣特質的人才適合做好業務。

我有不同的看法。客戶喜歡的是:專業,真誠(真心不騙),這我覺得大部分人都不難達成,而人緣好,個性開放這兩點也可以是把業務做好後自然就會帶來的效果?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列下了幾點好業務該具備的條件,那只要有心成為好業務的人,都努力讓自己具備那幾項條件就好,人人都有機會適合成為好的業務。


以上與各位系友分享。(我文筆不好,不知道這樣寫能不能清楚表達,還請各位見諒)

最後要再次謝謝辛苦的主辦單位,據悉他們真的花了很多心力在準備這場分享會,辛苦了!



[11/14業務高峰會心得] IB 104 杜敏彥

各位系友好,我是IB104的杜敏彥,聽完今天這場學長姊的業務分享會有許多感動:

以往的分享會通常是由產業內的講者對產業外的聽者分享,而「業務高峰會!業績生了沒!」開了風氣之先,加入了台上講者間的互動和交鋒,並由主持人串聯起講者間、講者與聽者間的交流,帶領聽者深入特定職務情境,有了全新的體驗,感謝永剛學長的巧思!!!

在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業務,對他們的工作內容和生活總會停留在既有的印象,今天很幸運地可以換個角度,從學長姐的分享中體會他們在某些情況下為什 麼會做這些事、為什麼說那些話,才發現業務要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明智決定並表現得宜,背後是需要多少的經驗累積與洞察力,同時也了解到業務對於企業內其他部 門的定位又隨產業而有不同,開發客戶、設定業績目標等運作方式也不一樣,讓我體會到業務工作型態的多元性。

聽完學長姐的分享,深深覺得不管做哪一種工作,都應該要有某些業務特質,像是抗壓性高、敢衝、目標導向、(臉皮厚?)等等,才會不斷讓自己進步,同時業務工作訓練出的待人處事、溝通說理能力也是對各種工作都有幫助的!

謝謝學長學姊的精心分享與籌備,讓我們在歡笑聲中又上了一課,今天的分享和互動連綿不絕,相信之後不論是業務還是其他職務都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話題,期待之後的分享會!



【業務高峰會!業績生了沒!心得分享】IB 106 李若禔

各位學長姐好,我是IB106的李若禔,在這邊要先感謝各位學長姊們精彩幽默的演說。而就如學長所說的,國企系系友在職涯上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會選擇往業務發 展,然在大學四年我們卻幾乎無法學到有關業務方面的相關知識,所以這場分享會對小魯我來說更是難能可貴的機會。分享會中,學長姐們針對不同產業、B2B B2C的業務內容差異作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實務經驗分享(包含各種辛酸血淚和精彩大爆料),這些都讓我更深信身為一個好的業務絕對不是只有出一張嘴,還要 有清晰的邏輯、機智的反應和一顆堅韌的心哇!

最後分享一句今天特別印象深刻的話:「不要在快樂的時候作承諾,不要在生氣的時候下決定。」雖然這是學長給業務同志們的忠告,但對我來講適用於每個地方哇~

再次感謝學長姐精彩的分享!今天真的收穫良多!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2015/02/23 NTUIB X Consulting 心得分享

本篇文章帶大家回到初五下午,回味一下我們乙未羊年第一場分享活動。很榮幸地邀請到三位現職或曾任職於頂尖顧問公司的學姊們,與我們不藏私地分享,瑞怡學姐甚至跨海連線參加!若你未來想從事顧問業,相信你會受益良多。若你不確定對顧問業感不感興趣,或許你也能從學姊們寶貴的工作心得中得到收穫!



講者profile:

  • IB93 蕭智文 –2014年加入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擔任顧問
  • IB93 龐元瑾 Cathy –曾任職Bain擔任Senior Consultant,現任職Pepsico(HK)
  • IB94 何瑞怡 Matilda–曾任職於IDEO,現任職於欣和(China)



*本場活動為了讓講者暢所欲言,無現場錄影。感謝熱情系友們分享筆記,讓我們可以重溫本場活動的精華之處。*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2015/01/26 Entertaining 產業分享會

“If you live to be a hundred, I want to live to be a hundred minus one day so I never have to live without you.” ― Winnie The Pooh

隨著大眾對於「心靈層次的消費」越發重視,娛樂產業的市值不斷成長,當中,又以Disney與Sony Music為業界翹楚,在他們各自的領域為大眾提供頂尖的娛樂體驗。
本次分享會,小香學姐將分享她在這兩間公司的工作經驗以及產業生態,告訴大家在娛樂產業中,大家是如何提供多樣的娛樂體驗,創造歷久不衰的歡笑。


演講內容重點回顧(截取自聽眾分享內容)

台灣電影市場 by R03杜瀛
以電影觀眾而言,臺灣人是幸運的。
相較鄰近日本或韓國扶植國內電影的保護制度,
我們在進口西洋片上無所限制,再加上有影展或戲院專放獨立影片,
但同時也是本土電影人的困難之處。
2014年臺灣票房總額達91億台幣,3700多萬人次且逐年成長,
也因此儘管全台已有709廳(威秀佔40% up),擴張計畫仍在各地籌備中。
甚至我們蓬勃的電影業,如金門設立戲院,能吸引大量大陸人的觀影,
陸客在本島的行程,電影也是臺灣一大賣點。
另一方面,在IMAX導入後,近年熱門的3D開始呈現負成長,
藉此,學姊提醒我們思考在臺灣一窩蜂現象的大起大落(如蛋塔)。
從2014臺灣電影排行榜,學姊為我們歸納在臺灣賣座的重要元素,
爆破、英雄(Marvel)、精緻機器人(變形金剛)、辣妹猛男、Nolan、臺灣情節(KANO),
尤其是最後一點的臺灣情節,例如LUCY有來台拍攝就大賣,
學姊也舉例一部街舞片,僅有臺灣國旗出現,就大力爭取剪進預告中。
這邊個人反思是,在我們島國、殖民歷史、政治力(國際地位)影響下,
社會欠缺認同和安全感,而臺灣情節或英雄拯救電影恰好給予了慰藉。

電影業的行銷手法 by R03杜瀛、郭芳佐
電影業行銷上接洽的合作分成三類:平面結合、電視廣告、異業結合
平面結合是最常見形式,常是在宣傳期時彼此免費互惠,
如蜘蛛人和拿坡里披薩(聯想是拉絲XD),雙方目的皆是要進入一般無法曝光的接觸點。

電視廣告是最受喜愛選項,剪輯預告片融入廣告,
如藍色小精靈和佳音美語。

異業結盟上,雖然了解互相需要是什麼並滿足很重要,
但常常關鍵點是老闆意願強不強。在此有創意又有執行力就特別重要,
如學姊為五星主廚快餐車電影,實際找到快餐車,又和TJB合作餐點。

這次學姊特別介紹了很多電影界的異業結合方式。電影在娛樂產業算是資金比較多的,所以比較有機會與不同的平台來結合,像是產品包裝出現icon(零食、airwave)、會員卡優惠(okmart)、臉書與手機app、通路合作(海報、吊牌、桌卡、包裝)、櫥窗廣告(旅行箱)、戶外廣告、車體廣告(五星主廚快餐車)、電視廣告(插入片段)、網路曝光(微寶烤箱)、藝術展覽、化妝品、包店包裝
有三個特別的例子,像是如果跟“微寶烤箱”以換票卷的方式合作,然後在兩邊網站都做宣傳,這對電影商來說是比較賺的,因為大部份得人不會為了看電影去買烤箱,但是會有人為了得到烤箱而去看電影,因此銷量可以提升。另外一個我蠻喜歡的例子則是“五星級快餐車“同樣也是用票卷提供的方式,但是換取到了一台流動的胖卡車,這讓行銷人員可以跟著胖卡車一起繞臺北宣傳還可以學到如何做古巴三明治,最後一個是跟出版商合作,因為國小對於廠商的宣傳是排斥的,所以就跟翰林出版社合作,將電影的內容做到符合學校規定的海報,這樣可以張貼在全台灣的小學當中,而可能不是用像是送公關票的方式來提高電影知名度,聽完都覺得電影界的marketing生活非常多彩多姿,但也是非常的有挑戰性!

在Disney和Sony影業的工作經驗 by R03杜瀛
迪士尼相較於競爭者(環球、派拉蒙等),不只是一家電影公司,
來具備龐大的品牌資產支持,因此迪士尼出品會是觀眾選擇的原因。
小香學姐看迪士尼在購買皮克斯、Marvel、甚至是近期星際大戰,
併購危機公司卻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尊重,
並沒有扭曲原先故事架構人物特性等,例如沒有把冰雪奇緣加入復仇者聯盟XD
提供資金和技術,發揮多品牌策略綜效,掌握市場上多種類的消費者。
目前電影針對的主要客群稱作young adult(13歲~),
較小客群由於台灣少子化因素影響,家庭片在台灣並不賣座。
而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每款電影海報都會用上全美兩字,
全美首周票房冠軍、全美新片票房冠軍等,用的氾濫卻意外好用。
影片導入上,每年總公司列出清單,臺灣基本上有機會回絕部分影片,
除非在已答應影星上映國家數、美國票房先開成績不錯下會需要接受。
在接受後,臺灣方需要localize片名,並向公司甚至導演解釋命名緣由。
海報上總公司會給予多樣選擇,但通常會需要localize修正,
舉例來說:3月將在台上映的Chappie(中譯:成人世界),故事和機器人的人工智慧相關,中文命名其實很貼切,機器人轉變為人所面臨的矛盾和世界糾葛,但向總公司解釋就有難度。
而初版海報上原先只有破爛機器人在黑板前,套用剛前述成功要素,
需要建議如多放一把槍(爆破)、加入休傑克曼頭像(猛男+大牌)等,
但其中難題尤其是設計大牌影星,放名字、頭像價碼都不一,就需要不斷來回確認合約如何簽訂,有時海報更動也須和大牌導演確認。
而若被列為B片(可看可不看),則可能直接交由如得利影視發行DVD。

電影業/娛樂產業工作的建議 by IB102 謝孟希
電影產業圈子很小,福利不錯的公司就是流動率很低很少開缺,所以人脈很重要。
已經很少開缺了就算開了缺一樣有面試機會,被介紹的錄取率就是高很多。所以對電影公司有興趣的話,可以先從唱片公司或影城工作開始,唱片公司通常蠻缺人的,進去的話就是要很有彈性,讓自己可以隨時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唱片圈的人通常學歷不用很高,但是不要讓你的學歷限制了你,一開始也不要太要求薪水和工時,進去後發揮你的優勢(你的語言能力你的聰明腦袋)去做很多其他同事做不來的事,然後培養你在娛樂產業的人脈,隨時準備好自己,爭取曝光,等機會來臨的時候就能即時抓住(像小香學姊一樣)。影城工作的話當然是在說影城行銷企劃類的工作,你會有蠻多機會和片商接洽,做得好的話也就有比較多機會被看見。
至於國企出身會不會很難進入這個產業呢,學姊是說非傳統傳播出身其實也是種優勢,可以從不同角度(例如從一般消費者角度)去切入給予行銷上的建議。當然念商的人很多,愛看電影的人也很多,要stand out的話, “創意”很重要。如果你只是喜歡看電影,但是看完電影就結束了那就沒有用,看完一部電影後要對它有想法,要去思考你會為它做些什麼來promote它讓觀眾會看見它,所以學姊建議對這個產業有興趣的話平常就要多看電影,累積電影知識的database,然後多觀察電影的行銷手法,可以從片商行銷公關團隊在做的工作著手思考和觀察。
看完一部電影後想想你會為它取什麼中文名字,為什麼,你的海報上要有什麼元素,要下什麼字眼,(例如前面有人分享到的成人世界,台灣版的海報就不會特別強調導演的名字,但是男主角休傑克曼的名字一定要清清楚楚),電視上網路上的預告片剪接方式,首映會內容安排,所有的行銷物,大型的(例如宣傳蜘蛛人電影時吊掛在101牆上的蜘蛛人)至小型(例如你手上印有電影圖像的爆米花盒),這些都是平常可以多留意思考至於發想的。

心得與迴響

IB103 廖盈琇
因為學姊的分享太引人入勝了 完全沒有好好記筆記XD
所以僅分享一些到現在還感到衝擊的收穫!
* 想著能為對方做什麼
大家都愛看電影,但能成為優秀的電影行銷人,更需要的是進一步去思考: 我能為這麼電影做什麼! 宣傳、通路、訴求點、異業合作的可能... 無不需要創意和對市場、對消費者的了解
* 創意來自很多的累積
對電影有興趣,就要不分好電影壞電影、美國電影台灣電影甚至日韓電影,盡可能吸收、觀察,透徹的了解背後需要很大的Data base支撐,而data base就是靠著很多日常的、扎實的功課慢慢累積而成
* 做夢、找資源、實踐
有了創意後,還要想方設法找資源來完成,異業結盟或許是很好的互補性資產,但雙方利益的結合卻還是行銷人員的功課,後續的溝通更是一大挑戰
*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學姊在Sony Music善用語言上的優勢,更不拒絕挑戰,多方嘗試新市場、新部門,並把每一個工作做好,加上人脈的累積與經營,機會到了,實力也在,工作就會上門
* 關於台灣電影/娛樂產業
從Demand side,如何跳脫對主流市場的追捧,真正認清自己的喜好,不再受英雄情節、台灣情節、爆破情節等名目上的呈現,而是更深入、更自主性地選擇產品,是我們需要更成熟的部分;從Supply side,受限於資源、觀眾群、資金的不足,現在還在拍電影的獨立團隊們真的很辛苦!期許台灣的電影界真的能如小香學姊所說,走出一條新的、成功的路!
最後,謝謝小香學姊精彩的分享、超罩趴呢 Katie Chia-Yu Chang 又做夢又築夢的勇氣,還有全員到齊的報名者們~~ 真是太開心了 :目目目

IB105王冠儒
今天小香學姊的分享內容真的相當豐富充實,先再次感謝學姊不吝的分享還有辛苦的兩位主辦學姊!! 以下也簡單敘述一下今天自己的一些收穫。
*電影產業主要行銷手法
今天學姊的分享另一個讓我覺得興致盎然的點在於學姊對於異業合作的著墨。每一個不同的異業合作計畫,都要能夠想到與自身品牌或是推出電影的連結點,更重要的是透過異業合作的方式讓推出的電影能夠觸及到平常電影公司無法觸及的市場。以往我對於異業合作的認知還比較停留在比較粗淺的理解,經過學姊的解釋及舉例後,讓我能夠更進一步的了解它所可以達到的更多不同效益。從選片到電影行銷,學姐也都將每個過程解釋得相當仔細,從消費者、moviegoers的面相去看,到底怎麼樣選片才會賣座、才是有效行銷方式。
*創意的積累
學姊一直不斷強調,如果想要進電影產業,那就該多看電影,不管是大家口中的好片或是爛片,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同時也在自己的腦中建立起一個資料庫,以後可以直接作為reference資源。自己也是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如果可以把工作結合興趣,想必做起來會更為愉快吧!另外,不只是看這個電影的本身,連它的各種行銷活動都可以注意,想想哪些層面是成功的,哪些層面又是失敗的,思考別人的經驗而學習。同時,我覺得也可以不斷地從這樣的過程中激發出更多新的點子。
*培養自己的創意腦與外語能力,做足準備
學姐說,相較於一些傳播廣電科系,我們可能在這個產業裡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是只要我們有動得快的腦筋、流利的外語能力,進入音樂/電影產業絕對有機會。從我們的角度出發,可以有一些與傳播人不同的看法。認清自身的獨特點,並在機會來的時候盡力發揮,成或不成都握在自己手中。在這樣的產業中,因為工作性質快速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要有隨時能夠接受新挑戰的能力。(而針對這點我覺得我們系內因為辦相當多活動,每個不同的角色都可以練習看看,從經驗中學習,很幸福)
今天晚上真的收穫滿滿!! grin emoticon
也算是從寒假以來為營隊忙碌到現在的一種調劑吧XDDDDDD

R03 杜瀛
Job Recommendations
學姊的職涯歷程除了前面前幾篇po文學長說的獨特開端之外,
是透過介紹為國外影星進行翻譯的場合,
因表現突出受電影老闆關注直接詢問進入迪士尼。
跟電影情節類似的機遇,背後有在Sony各部門輪調且接受國際部韓樂工作挑戰的自我累積,
學姊建議,由於產業相對封閉,進入的管道常是有限,累積人脈非常重要(翻譯機會的介紹),流利的英文,喜歡電影可以有自己的電影資料庫或關注行銷活動(學姊一周看八部以上片),思考如果是你能為怎樣創意的方案。另一方面,從加入戲院(威秀、欣欣)的行銷工作是個很好的開始,有機會認識電影公司的人進而受到招攬。而在國企人的優勢部分,學姊提到娛樂產業很少像我們這樣高學歷的管理人才加入,會是受到關注的亮點,評估電影時也會用到SWOT、3W等我們熟悉架構。
最後再次感謝學姐分享猶如電影般精采的職涯過程,主辦的付出,和同場同學的提問讓大家能學到更多。以上節錄跟大家分享,期待更多人的心得和下次參與活動的機會 smile emoticon

IB102 謝孟希
看了前面幾個人的分享,覺得大家真的是很會整理筆記,
幾乎重現了當天分享會XD
我就印象特別深刻的部分簡單recap一下。
一開始看台灣電影市場概況時我就驚豔於台灣人愛看電影的程度,
台灣電影票房連年持續成長到2014年達到91億,
真的是很厲害畢竟平常都看快消品市場實在很少看到這麼漂亮的成長曲線。台灣這麼小一個地方,全球票房排名在十幾名欸,
小香學姊也說 Disney總部每年會挑選幾個國家回去報告分享,
台灣每年都會被邀約喔!

R03 郭芳佐
大家好我是R03的郭芳佐,第一次po文有點緊張啊!謝謝主辦人以及小香學姊,感謝你們提供這麼好的分享會
1. 台灣電影產業市場
小小的台灣卻在去年創造91億的票房,3千7百萬的人次觀賞,並且每年持續成長中,從每年都有電影院在開就知道其實這個市場還沒有飽和,連金門都要開到兩家才行,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因為大陸人來台的人數越來越多,因此需求也會越大。而學姊也透露了,現在越來越少人看3D電影了(因為根本技術不成熟),之前看3D完都覺得被騙了,果然是在騙人啊XD
而現在台灣對洋片其實沒有限制,這造成本土電影很大威脅,台灣人的口味不外乎爆破效果很多、精美機器人、充滿猛男與美女、英雄情結、台灣情節這類型的電影,但是台灣本土電影很侷限,大多數都是跟台灣情節有相關(KANO,陣頭,艋岬…),而外商只要錢砸下去就有很大的優勢可以拍出不同類型的電影。不過他們也有很好的地方,像Disney有個很好地方就是他很尊重每個電影或是卡通角色,當Disney買下Marvel時他不會做出蜘蛛人大戰阿拉丁這樣子的片子XD
2. 外商的行銷手段
這次學姊介紹了很多電影界的異業結合方式,很多都是讓我意想不到的,因為電影在娛樂產業算是資金比較多的,所以比較有機會與不同的平台來結合,像是產品包裝出現icon(零食、airwave)、會員卡優惠(okmart)、臉書與手機app、通路合作(海報、吊牌、桌卡、包裝)、櫥窗廣告(旅行箱)、戶外廣告、車體廣告(五星主廚快餐車)、電視廣告(插入片段)、網路曝光(微寶烤箱)、藝術展覽、化妝品、包店包裝
有三個特別的例子,像是如果跟“微寶烤箱”以換票卷的方式合作,然後在兩邊網站都做宣傳,這對電影商來說是比較賺的,因為大部份得人不會為了看電影去買烤箱,但是會有人為了得到烤箱而去看電影,因此銷量可以提升。另外一個我蠻喜歡的例子則是“五星級快餐車“同樣也是用票卷提供的方式,但是換取到了一台流動的胖卡車,這讓行銷人員可以跟著胖卡車一起繞臺北宣傳還可以學到如何做古巴三明治,最後一個是跟出版商合作,因為國小對於廠商的宣傳是排斥的,所以就跟翰林出版社合作,將電影的內容做到符合學校規定的海報,這樣可以張貼在全台灣的小學當中,而可能不是用像是送公關票的方式來提高電影知名度,聽完都覺得電影界的marketing生活非常多彩多姿,但也是非常的有挑戰性!
3. 娛樂產業界的潛規則
如同其他的分享中提到的這是個非常封閉的產業,所以必須要打好自己的人脈,加上我們在娛樂產業是很特別的一群,因為英文或是背景上的優勢,常常會有人推薦工作,學姊就是在被推薦去當威爾史密斯翻譯被其他公司大老闆挖角。不過唱片行是學姊推薦可以當作跳板的地方,或者是在電影界做marketing,近年來宣傳、公關常常要做很多樣的事情,對於公關、廣告、異業合作這三部門的工作都能學到的地方其實也蠻好的,像Disney就可以打好穩定的基礎,這對未來工作會比較有幫助,但也代表我們必須要有隨時接受挑戰的態度才能在這產業做得好。對於國企來說,我們就像一個白紙可以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產品好壞,可能大家都愛看電影,但我們要做到的就是要有創意,例如看完電影會想到怎麼異業結合,或是怎麼樣子剪片才可以把電影不好的片段藏起來。
很開心學姊分享了很多實務面的資訊,讓我了解到整個產業的生態是如何,也讓我從中了解現在台灣的娛樂環境其實對於台灣本土的電影或是唱片都是非常的不利的。外商電影公司有者龐大的資源可以砸下幾千幾百萬去做宣傳、去搶電影院的廳室、去買廣告,本土公司連拍不拍得完整個電影都是個難題了,但這也讓我更敬佩願意做台灣本土的電影或是台灣的歌手,曾經有接觸過KANO的幕後,從服裝、背景、語言及整體的故事架構都可以看得出來他們花了很多心思去重現、保持質感,很開心在台灣還可以看到很多人願意持續的打拼,也希望台灣未來的娛樂產業越來越好


IB92 Matt
我今天最晚到,也認識小香最久,所以第一個來寫摘要(免得重覆)。
娛樂產業(ex. 唱片、電影)儘管不是系友畢業後發展的主要產業,許多面向仍然都有共通之處。行銷(mainly PR + Ad + Event)一樣要針對消費族群特性做好前期的預算編列(大片三千萬,小片三百萬;國片一百萬以內),概念發想與執行,還有多樣化的異業結合活動。
以廣告3R來說明的話,Reach X Resonance = Reaction... 透過多樣化的行銷活動讓觸達率極大化,與消費者產生共鳴之後,大家買了唱片或進戲院看電影。合作夥伴的搭配原則上各取所需,有時我們能提供給贊助夥伴的也不一定是對方最想要的 (i.e. 要靠溝通技巧與創意找到雙方的關聯性)。
幾乎台灣所有產業都是很封閉的圈子,娛樂產業也不例外。從唱片公司或是通路(戲院)進入該產業相對較容易。國企系友的外語能力也是勝出的條件之一(因為總會有外賓來台灣要接待),可嘗試給非大傳相關科系畢業生的職缺。
另外也幫小香補充經歷: 郁琦學姐畢業後從事精品公關,隨後自行創業進口葡萄酒做批發與零售;在Sony Music工作的時候是因為開店時白天有空檔可以就近上班(嘖嘖!)。大家有創業計畫也可以跟學姐請教噢!
IB92 昶寰



“We'll be Friends Forever, won't we, Pooh?" asked Piglet. "Even longer," Pooh answered. Winnie The Pooh 
And so do IBers!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2014/12/28 台大國企海外工作經驗分享會

「海外的工作很有趣?海外的工作光鮮亮麗?跟著IB系友繞地球一圈!」

2014的Christmas & New Year 佳節期間,系友會邀請到在國外工作的五位系友,跟大家分享他們在海外的工作經驗。在這個週六要補上班的Saturday blue氛圍下,人氣爆棚的IB活動還是在週日迎來了滿場的熱情系友們,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回顧一下當天的精采內容吧!




本場卡司介紹(畫面由右至左)

IB89 盧育巡 (Price),服務於台灣IBM,擔任本場活動主持人
IB89 雷建豐 (Andrew),服務於香港JPMorgan,分享香港的工作經驗
IB93 黎丁嘉 (Zack),現服務於韓國Samsung,同時也曾待過歐洲和美國
IB94 羅瀅 (Echo),現服務於資生堂,將分享日本與美國的工作經驗
IB90 張旗浚 (Peter),現服務於印度Asus,足跡遍布東歐、中東、伊比利半島,主要分享南亞與歐洲的工作經驗
IB89 吳文正 (Ryan),現服務於Dell,曾任職Apple公司,將分享美國的工作經驗

演講現場實況全記錄


聽完立馬認真向上之上半場Part 1


聽完立馬認真向上之上半場Part 2


如何開始準備?飛往國外工作之下半場




系友聽後心得回饋 ─ 思考回饋篇
IB97 猴子

故事是怎麼開始的?有的為了愛情、有的為了笨蛋老闆的ㄧ句、也有家族關係早早打定主意;更有的是為了有一天,夢到了死後的自己... 簡單一句:
生涯,似乎無法完整規劃,只在於你是否ready?
來到了日本,Echo Lo學姐等了四班人肉電車遲遲不敢進去,直到站務員關心後,雙手叉胸狠心一擠,才終於擠進去;來到了美國,誠實地表示不懂怎麼用mac的文正學長,始終搞不懂HR回的那句you are the one we are looking for 是唬爛、還是肯定,但也順利地進去Apple並見到了Steve Jobs本人。
來到了土耳其、印度,Peter Chang學長的車子突然爆胎、起火,當下,也只有自己能夠救自己,甚至要再三提醒自己,在落後國家,沒事,晚上真的不要出去;韓國的Zack Lee學長,試著用台式親切的ㄅㄨㄚˇㄋㄨㄚˋ喝酒文化來與韓國同事麻吉麻吉,卻發現,對前輩倒酒還有得用雙手的規矩、跟前輩喝酒臉還要別過去?!聽到這裡,不禁再次捫心自問,again, when it becomes part of your destiny, are you so ready?
心態的調適,或許是最快速融入的方式?但Chien Fong Lei學長點出的傳統亞洲人過於謙虛、另類台灣之光的亞洲最安靜、害怕衝突、不夠野心... 又如何在很愛一人拉一人、又講話講也講不停的印度人、勇於表達的美國人、「真的很保守只是想要投資翻兩番」的大陸人、以及內心充滿了「我真的不想輸」超強driver的韓國人中,取得一線生機,並同時做好向上管理?回家,再來繼續面對無法輕鬆講中文的生活環境、以及夜深人靜後孤單的自己... are you (and your family) all ready?
但伴隨著這些trade-off來的,卻是無形中提升全方位能力:思考的格局、溝通的能力、語言的能力。不再侷限下個季度10-15%的毛利,而是思考5-10年甚至15年,公司接下來的布局;為了跟客戶更加熟識,天南地北都得有所認知,甚至黃花崗72烈士都要盡可能認識;不再看阿基師的粉絲服務,而是關注跌到不行的俄國盧布... 當台灣的哈比人還在夏爾村開開心心、歡歡喜喜,噴火龍來時-they will be the only one who is god damn ready!!!
即便擁有upgrade之後的格局與能力,這群人,還是一樣帶著humble的心境、謹慎的心情-「今天你不好好工作、明天你就好好找工作」,持續在海外奮鬥、打拼,並面對人生的下一個課題。畢竟,人生只有一次,生涯,你永遠無法預訂!「傾聽你心中的聲音」「找到right industry, right company, and right team」「早點準備、早點出發」,是學長姐們給系友與在校生最真切的叮嚀!
整場活動就在謝眀慧教授為國企系的熱情、雞婆、又優秀感性落淚的談話、以及某位不願具名的G學長私房錢贊助下(為了保護當事人「夫」命安全,請大家低調...),劃下完美句點!
感謝今天破百位聽眾的熱情參與,系友分享會,我們下次見!

IB96 Barney
大家好,我是ib96的紀伯寧。
上週上星期天有幸參加到系友會舉辦的「12/28海外工作經驗分享大會」,覺得整場的風格算是滿專業又不失幽默,這邊就挑兩點來分享回饋一下,發表一些淺見,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生涯規劃:
會中大家都贊同說生涯規劃這事,就是要選擇對自己來說,一個「對的產業」中的「對的工作」。於此同時也提到「工作」的定義,不管是本土廠商或是外商都一樣,通常是不會有非常清楚的Job description(工作描述),所以必須得靠自己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些什麼,然後再去往那個方向發展。或許可以設定一些目標,像是在20年後要做個年薪八千萬、管理500人跨國際部門的專業經理人。這目標的設定我想可以很清楚也可以很模糊,概念上,設定的愈清楚愈容易做規劃,但未來充滿變數還是要小心謹慎就是了。
規劃好了以後就要來看看自己擁有的條件,跟預期「目標」所需要的相關充分必要條件來想想辦法。感覺起來其實大多數的人本質上都差不多,就是說天份都還不錯,差別或許就是在某些事情的「專業」度上。這部份我還沒有搞得很通透,或許該從幾個角度來看。對於產業的理解、商業的運作模式、產品的理解、其他人工作的模式、溝通待人處事等等等的,或許如何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專業」的人也可以變成一個題目,但是不管怎樣,想成為專業人士的一大前提就是要花功夫、要努力學習。不太可能靠著神仙教母用魔杖點點,就搖身一變可以開始翹二郎腿了。
邏輯思考:
這一點也是最近我不斷的在要求自己的一個方向。確實就如同會中所提到的,會看到一些人講話就覺得「哇這人講話怎麼那麼清晰、那麼有料有邏輯,肯定不是簡單人物」的那種感覺,讓人實在是心生嚮往,所以就花了一些功夫在研究該怎麼樣精進。邏輯清晰的好處也就是這樣,在寫文章或口語表達上,可以清楚的傳達心中想要傳達的意思。在接收來自別人的訊息上,可以分辨出哪裡是雜訊、哪些是有效訊息,快速抓到對話的重點並找到不合理的地方。
畢竟「溝通」這件事情,不是只要說就行了。就我在台灣的社會觀察裡面,很多人只顧自己講自己的,少會去顧到別人的觀點。這樣容易形成盲點,有時候就無法顧全大局,造成無謂的損失。多人一起「集思廣益」的成效也是要靠多聽才能達成,不然就會是多頭馬車,分散力道無法有效的執行各種該做的事情。這部份很重要所以我就再提一次,練習的辦法就是多看文章、多聽別人講話,然後抓文章結構跟談話重點,分析其中邏輯是不是清楚連貫。同時也要多寫文章,讓自己在敘述表達能力可以更熟練。就普通人而言,這絕對不是只有「想通」就可以了。
結語:
如果現在的處境就是停滯不前,跟理想中的自己不太一樣,每天看著鏡子就覺得這人到底是怎麼回事?我想就是該選擇改變的時候了。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心態開始改變,檢查自己還有沒有什麼不足的地方,然後下定決心開始努力。所以平常就多想想,讓腦袋保持著一個「聲音」在,就會愈來愈強變成超級動力。多加油吧。

IB102 宛諭
大家好,我是IB102的宛諭。
分享我的筆記與心得來拋磚引玉一下。
幾位學長姐雖然領域各異,出國的契機也不盡相同
『很難有規劃,也沒有一個時間點是Ready的,而是確定了,往前踏出去而已。』
不管是為了愛、不小心考太好就出國念書、為了追求star或是question mark帶來的挑戰性、或是根本沒想到要出國,結果25歲就被公司派到東歐挫咧等。學長姊多表示沒有什麼很縝密的計畫,甚至也沒有說一定要在國外工作,只是去面對自己內在越來越大聲的聲音,做出轉換的抉擇並去面對挑戰。
『台灣人在國外工作的優劣勢?』
大家很好奇一個台灣人到底要怎麼樣在國外取得優勢。
而幾位學長也談到中文流利可以跟中國市場溝通、戳破供應商的唬爛,對東亞文化圈中人情義理脈絡快速的掌握都是我們的優勢
但建豐學長也提到我們必須掌握這優勢,「比老外更了解大中華區」。
至於劣勢則是我們home market正在萎縮、團結性不如印度、不喜衝突導致什麼行動都沒做、太謙虛以致沒有亮點。丁嘉學長馬上補上一個傳神的比喻:「台灣人就是哈比人,對彼此都很和善、互助,但有一天噴火龍就來了。」期許有志於出國工作的IBer,不要忘記要保持危機感,並再更努力去維持自身的優勢。
「台灣人就是哈比人,對彼此都很和善、互助,但有一天噴火龍就來了。」

但我最喜歡的是羅瀅學姊說的「要了解自己的positioning」,這樣就算在國外marketing這種看似很當地化的職位/function上,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創造什麼價值。在美國做mkt可能不是operation層面的,而是整個brand的塑造並去掌握消費趨勢,做一個long term的plan。同時也呼應文正學長最後的分享,認為出國工作是更看清自己是怎樣的人,追求怎樣的生活,適合什麼職位/公司/文化。如何在表面光鮮亮麗的工作/公司中,誠實面對自己。或許其實自己的個性並不適合consulting,而自己的優良執行力還有不喜歡衝突的個性,更適合在一家強調協商的公司發光發熱?
除了有許多異國工作的經驗分享外,學長姐也點出了了解自己,找到right industry, right company, right team是更重要的功課。
老實說我也是一個實習都沒做,一直在玩耍的人啊(汗顏)
仍在朝找到自己的positioning努力,以上簡單的筆記與心得跟大家分享,共勉之。

系友聽後心得回饋 ─ 邏輯筆記篇
IB102 劉伊容
大家好,我是IB102的劉伊容,在星期天的分享會,我感到很有收穫,也很感動。我從大一進台大國企就常看到Price學長,他為了提升國企系的職涯競爭力,不留遺力,協助學弟妹的職涯規劃。感謝學長學姊在工作之後願意將寶貴的經驗無私分享給學弟妹。
以下與大家分享我的筆記,祝大家2015年是豐收的一年,新年快樂。
(一)學長姐為何到海外工作?

黎丁嘉學長做了一個夢,在人生終點回顧這一生,以終為始,他拿未來想成就的事和目前的人生做比較,內心不停有個聲音告訴他必須要改變,他想要有更高的高度,所以決定念MBA、在海外工作。為愛出走的雷建豐學長說:「生涯不能規畫,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羅瀅學姊告訴我們:「你必須了解自己的定位。」畢業之後平均需要3.5份工作之後才會確定自己想要走什麼路,不要浪費時間打獵,工作轉換的時候,要想這一份工作和上一份的關聯。如果想在金融業發展,一畢業就進去金融業。想了解業界,在大學的時候可以先找實習。想到海外工作,在台灣先做可以接觸國外的工作,例如海外業務。
(二)學長姐如何勝任海外工作?
  1. 做為一個橋樑:在印度的張旗浚學長認為外來者清,台灣人可以作為台灣總部和海外分公司溝通的橋樑,讓雙方相互理解。在香港的雷建豐學長認為未來會上升的市場在中國、印度、印尼。香港中西合璧,歡迎單身者,可以觀察中國。他觀察到老外來香港是為了了解亞洲,台灣人會講中文、比老外更了解大中華區。
  2. 比別人做更多的努力:在韓國的黎丁嘉學長分析in-house consulting,在input-process-output過程中,因為台灣人不是當地人,欠缺語言能力、工作經歷,input和output都只能做到別人的一半,要達到和別人一樣的水準,process要做4倍的努力。
  3. 向上管理:吳文正學長在Apple時,公司像是把自己丟在游泳池裡,自己要想辦法活下來。台灣人的humble不一定不好,但是要知道如何管理不同的人的期待,一根香蕉請一隻猴子,公司花這樣的年薪請了一個MBA畢業生,當該要你爭取的時候,你要能做到。
(三)在海外工作的收穫與孤獨

雷建豐學長一開始就說:在香港工作,他忘記自己是台灣人,但沒有忘記自己代表台灣人、代表台大國企的競爭力。

在海外非常國際化的環境工作,身邊的同事和客戶都來自不同國家,接觸不同的文化,接近企業的權力核心,看事情的大方向看得更遠,知道如何具體化未來。不過,海外工作看似光鮮亮麗,卻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在異地生活,剛開始不適應當地生活環境、不諳職場文化,想念臺灣食物,孤單寂寞覺得冷。在海外工作,有更大的職責和成就感,雖然想回台灣,但是台灣沒有適合的職位,心中滿是無奈。
印度人很團結,一個拉一個,國際職場上的印度人越來越多。西方人很會networking,會思考大方向,能得到商業的機會。韓國人不想亡國的驅動力讓他們好勝心很強,很拼。台灣人謙虛安靜好禮,傾向和人建立深度的交流,不會over-commitment,不是沒有想法,只是不常發言。如果我們能以開拓的心胸、正面的態度向各國學習,截長補短,噴火龍來的時候,我們還知道自己的定位、我們能做什麼。

IB105 陳姿瑜
我是IB105的陳姿瑜,上次我是最後一個,這次就當前幾個分享筆記的吧:)
先感謝把這場講座成功辦起來的學長姐,覺得這個下午真的好棒> <
因為筆記是條列式,我覺得大家應該看不懂lol,所以還原成段落的樣子,希望沒有曲解到各位學長姐的原意> < 再請大家幫忙補充囉~~~~
(一)IB89 雷建豐學長 (JP Morgan)


學長以分享香港的工作經驗為主(「因為愛」就不贅述了,上一場吉仁講座已講得非常精采哈哈),並強調選擇工作要注意這三大原則:「Right industry、Right company、Right team」,要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產業、職位和團隊:)而能幫助自己的牽線者就是各種Head hunter + 團結的國企網絡!


此外,學長建議新鮮人一開始不要想著薪水,在剛工作的十年應該要把技能學好、並累積經驗。若是要準備出國工作,國際化、英語能力非常重要,外商其實都十分看好亞洲,像印尼兩億人口即是個具開發潛力的市場;在香港工作的優勢就是較容易取得大中華區的資訊。
目前的經濟現況是台灣市場home marketing在萎縮,比起這些發展中國家,台灣兩千萬人的人口base真的太小。而台灣人出國找工作的優勢是身為一個會講中文、英語能力又相對較好的華人,較容易瞭解中國市場並進行雙邊溝通;劣勢是台灣優劣是「humble」的性格促使台灣人不喜歡表達意見、不喜歡衝突、野心不夠大,,要學會幫老闆想、也要準備好可以隨時ready接他的位子。


國企系的優勢就是「彈性,什麼都可以做」,想要得到更多機會,要會聽,要知道如何teamwork~
(二)IB89 吳文正學長 (Dell & Apple)
學長身為美國代表,從一開始在台灣做友訊科技(網通產品),後來進到apple,現在在Dell做採購。(其實中間我跟著學長的生動描述在想跟Steve Jobs本人一起工作是什麼感覺XDD 所以沒有記到太多重點哈哈)

但我記得學長的游泳池理論:外商公司就像是游泳池,第一天相見歡之後就把你丟進去,自己想辦法學會游,適者生存,大多的界限和職務都要靠自己去摸索。此外,學長建議大家進公司之前要想清楚是以什麼身分進去的,公司會因此對你有不同期望:)
(三)IB90 張旗浚學長 (Asus)

學長的十年真的太酷了,波蘭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印度(我忘記是不是有沒數到的XD)學長是以Asus Sales的職位被外派,比起一般業務,ASUS的業務比較像是和通路商議價的溝通策略(比較像是CBD嗎?),一台台電腦是下面的人去賣的。學長說能維持他這樣到處被調來調去的原因就是「成就感」,就像是公司的橋梁(幫總部把指令翻成英文再轉寄出去之類的哈哈)。比起其他學長姐,學長算是剛進入職場一陣子就出國工作的,他建議學弟妹可以從台灣公司中可以接觸到國際市場的工作起步,幫自己累積好實力。
(四)IB93 黎丁嘉學長 (Samsung)
【在講座開始前,已聽到許多熱愛韓國的同學們就是為了聽學長的分享而來哈哈(偷偷爆個料lol)】
2004畢業,瑞士交換一年,華碩電腦PM,美國西北大學碩士創新管理MBA(希望我沒聽錯),學長現在是在韓國三星做公司內部的顧問團隊,當初想要出國工作是因為「一個夢」哈哈,覺得很酷,希望學長能朝著夢境裡的理想邁進~~
學長有說到比起其他民族能講出一張美麗大藍圖,台灣人才的優勢在於執行力高,我們善於把框架填滿,在科技業裡更是如此;然而,台灣人重視「人和」不擅於跟別人爭論,應該要堅持做對的事情!

最後,學長也提出了一個建議,在Business v.s.人生之間如何balance?有人擅於融合,有人認為應該完全切開,是一個大家可以自己想想的無解題目:)
此外,學長強調出國工作最大的收穫是身邊同事給的刺激,在這麼國際化(我記得學長有提到甚至有埃及人)的環境下,甚至有許多同事是在各大管顧業被挖過來的~~最後,學長說想進入這個產業需要「語言+溝通+反應快和量化思考」:) 
(五)IB94 羅瀅學姊 (資生堂)

聯合利華MK、萊雅植村秀、資生堂(日本總公司Global→舊金山skincare)學姊的職涯完全是想要走FMCG的學弟妹們超夢幻的工作資歷~~感覺得出來學姊真的非常努力才能走到今天的位子,今天印象最深刻就是學姊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要設法在短時間內克服異文化,取得信任並展現自己的價值。

最後Q&A,有學姊問進入行銷業其實很難外派,因為多數會聘請當地熟悉市場的人才,這也是我常聽到的說法,其實還蠻想在這裡問學姊,當時為什麼公司會信任學姐去美國負責skincare?除了語言能力,究竟應該具備怎麼樣的條件才能與當地市場人才競爭呢~~~(私心覺得學姊好美:P)。
分享完畢~~

最後讓我們以MATT學長的感性呼應做結尾
大家好,我是IB92的昶寰。雖然系上講座中已經很流行"互相補充",我這邊也獻醜說說自己的心得。
All in all, 或者出國唸了MBA,或者自己找門路,系友們一再地證明了: 出國工作,方法很多;but why? 雖然沒有點破,但在這一路上怎麼找到自己的Big Why, 或許是最重要的項目。個人覺得不要只是在essay上面自圓其說,而是像丁嘉Zack說的,找到那個真正的driver才能讓自己義無反顧
在大家分享的異國經驗中,不管是日本電車、韓國喝酒禮儀、捷克爆胎、香港頂級餐飲娛樂、還是美國開七小時的車吃到一頓鼎泰豐,其實都可以用羅瀅Echo在日本電車月台,站務員告訴她的:"你要鼓起勇氣!"道盡一切。儘管去體會,去經歷,不論生活在哪裡。
台灣人優劣勢的部分,的確我們在社交能力上顯得較保守內向,也有許多在課堂以外的能力亟須培養(ex. 對生活細節的敏感度及觀察力)。在多國籍的工作環境中,我們在主導議題的能力相對來說略顯拙劣。雖然大家都強調英文的重要性,但我這邊也想補充,若我們在台灣的工作環境中也無法展現這些軟技能,那很可能就不(只)是英文的問題了。
另外覺得有所感觸的部分,是文正學長談到離開Apple時的選擇有時我們會面對身邊所有人都對你的決定感到不解的時候,特別是你離開一個人人稱羨的工作/放棄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終究,人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們要做的是一連串決定 and at the end of the day, do the right things. 旁人看到的都只是一個點,或一小段時間序列;你如何做出最合適自己的選擇?
有一天我們之中一定會有人成為跨國企業的CEO or other C-level executives,屆時再來舉辦「環遊世界分享會」吧!




感謝所有熱情出席的系友們和辛苦的講者、工作人員們,大家的相挺讓活動籌備小組更有動力呈現更多精采活動。就如Matt學長所言,我們就在這邊先跟大家預約未來的「環遊世界分享會」吧!記得要出席喔!IBers Forever!